桡骨远端骨折后遗症主要包括腕关节活动受限、慢性疼痛、创伤性关节炎、肌腱粘连及腕关节畸形。
1、腕关节活动受限:
骨折愈合过程中若固定时间过长或康复训练不足,可能导致腕关节屈伸、旋转功能下降。早期表现为拧毛巾、写字等精细动作困难,后期可能影响日常洗漱、穿衣等基础活动。需通过阶段性康复锻炼逐步恢复,严重者需关节松解手术干预。
2、慢性疼痛:
骨折复位不良或关节面不平整易引发持续性隐痛,阴雨天或劳累后加重。部分患者伴随腕部肿胀、僵硬感,可能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或神经压迫有关。疼痛管理包括物理治疗、口服非甾体抗炎药,顽固性疼痛需考虑神经阻滞治疗。
3、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面受损后软骨退化加速,表现为活动时关节摩擦感、晨僵。X线可见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早期可通过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缓解,晚期严重畸形需行腕关节融合术。
4、肌腱粘连:
骨折血肿机化或石膏固定导致肌腱与周围组织黏连,表现为特定方向活动时弹响、卡顿。轻者通过超声波治疗配合手法松解改善,重者需手术分离粘连组织。
5、腕关节畸形:
粉碎性骨折复位不佳易遗留"餐叉样"畸形,影响外观及握力。儿童患者可能出现骨骺早闭导致肢体短缩。畸形矫正需根据严重程度选择截骨矫形或外固定支架治疗。
骨折愈合后应持续进行腕关节主动屈伸、握力球训练,配合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饮食注意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每日摄入300毫升牛奶、50克豆制品。避免提重物及腕部过度负重,冬季注意关节保暖。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障碍,需及时复查腕关节MRI评估软组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