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可通过前庭抑制剂、抗组胺药、改善微循环药物、镇静剂、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眩晕症通常由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脑血管疾病、颈椎病等原因引起。
1、前庭抑制剂前庭抑制剂如盐酸地芬尼多片可抑制前庭神经异常兴奋,适用于急性眩晕发作期。该类药物能缓解旋转性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但可能引起嗜睡、口干等副作用。用药期间应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长期使用需监测肝功能。
2、抗组胺药抗组胺药如倍他司汀可调节内耳微循环,对梅尼埃病引起的眩晕效果显著。该药通过阻断组胺H3受体减轻内淋巴积水,能改善耳鸣、耳闷胀感等伴随症状。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胃溃疡患者慎用。
3、改善微循环药物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适用于脑血管性眩晕。这类药物通过扩张血管增加内耳及脑部血供,可缓解头晕、平衡障碍等症状。使用时应监测血压变化,避免与抗凝药物联用增加出血风险。
4、镇静剂镇静剂如阿普唑仑用于焦虑相关性眩晕发作期。短期使用可减轻恐惧感与自主神经症状,但可能产生依赖性。老年患者需减量使用,避免与酒精同服加重中枢抑制。
5、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如半规管阻塞术适用于顽固性耳石症患者。当药物保守治疗无效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可通过物理方法限制耳石移动。术后需进行前庭康复训练,可能出现暂时性听力下降等并发症。
眩晕症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快速转头或体位突变。饮食宜低盐低脂,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急性发作期需卧床休息,防止跌倒受伤。建议进行前庭康复训练如平衡操、眼球运动练习等,逐步提高前庭代偿能力。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若眩晕伴随剧烈头痛、言语障碍或肢体无力,须立即就医排除脑血管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