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矫正手术可能存在后遗症,但多数情况下症状轻微且可控。常见后遗症主要有干眼症、眩光、夜间视力下降、角膜混浊、视力回退等。手术方式选择、个体差异及术后护理均会影响后遗症发生概率。
1、干眼症术后早期普遍存在暂时性干眼症状,与角膜神经暂时性损伤相关。表现为眼睛干涩、异物感,多数患者3-6个月内逐渐缓解。可通过人工泪液缓解症状,严重者需使用环孢素滴眼液等抗炎药物。术前存在干眼症患者需谨慎评估手术适应症。
2、眩光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光晕、星芒状眩光现象,尤其在夜间驾驶时明显。这与瞳孔大小、角膜切削区直径不匹配有关。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切削技术可降低发生概率。症状严重者可考虑佩戴防眩光眼镜或进行二次增效手术。
3、夜间视力下降角膜切削后高阶像差增加可能导致夜间视力清晰度下降。飞秒激光制瓣的全激光手术相对机械板层刀可减少此类问题。术前暗视环境下瞳孔直径超过7毫米者需谨慎选择手术方案,必要时采用大光学区设计。
4、角膜混浊PRK等表层切削手术后有概率出现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表现为视力模糊、畏光。规范使用丝裂霉素C可有效预防,已发生者可采用角膜胶原交联治疗。高度近视患者选择ICL晶体植入术可避免角膜相关并发症。
5、视力回退术后用眼过度可能导致屈光回退,尤其多见于高度近视患者。18岁以下青少年、近视度数未稳定者不宜手术。回退超过100度者可考虑二次手术,但需间隔1年以上并重新评估角膜厚度等指标。
近视矫正术后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和激素类滴眼液,定期复查角膜愈合情况。术后1个月内避免游泳、揉眼等行为,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长期面对电子屏幕时注意每20分钟远眺休息,保持环境湿度40%-60%。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A、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泪液分泌,如深海鱼、胡萝卜等。出现持续眼痛、视力骤降等异常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