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140/90毫米汞柱属于高血压一级。正常成人血压应低于120/80毫米汞柱,血压在120-139/80-89毫米汞柱为正常高值,超过140/90毫米汞柱则属于高血压范畴。
血压140/90毫米汞柱属于高血压一级,虽然升高幅度不大,但已经超出正常范围。这种情况可能与遗传因素、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精神紧张等有关。长期血压处于这一水平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需要引起重视。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适量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定期监测血压变化。
如果血压偶尔达到140/90毫米汞柱,可能与环境因素或测量误差有关,建议多次测量确认。若多次测量血压均处于这一水平,特别是伴有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片等。同时需要排查继发性高血压可能,完善肾功能、肾上腺CT等检查。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控制血压至关重要。建议戒烟限酒,保持理想体重,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避免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钾、镁、钙的食物如香蕉、菠菜、低脂牛奶等,有助于血压调节。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并记录,如发现血压持续升高或波动明显,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