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肌肉拉伤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恢复方法包括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及逐步康复训练。
1、局部疼痛:
拉伤后立即出现尖锐刺痛,尤其在肌肉收缩或拉伸时加剧。轻度拉伤表现为活动时隐痛,重度拉伤可能出现持续性剧痛。疼痛区域多集中在腓肠肌或比目鱼肌肌腹,触摸时可发现明显压痛点。
2、肿胀淤青:
损伤后2-3小时出现局部肿胀,伴随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形成的淤斑。轻度拉伤肿胀范围局限,重度拉伤可能扩散至整个小腿后侧。淤青颜色随时间由红紫渐变为黄绿,通常持续1-2周消退。
3、活动障碍:
患肢承重或踮脚动作时疼痛加重,严重者出现跛行。急性期踝关节背屈受限,恢复期可能遗留肌肉僵硬感。二度以上拉伤会出现肌肉力量下降,表现为单腿提踵次数减少或无法完成。
4、休息制动:
急性期48小时内绝对禁止跑跳活动,使用拐杖分担体重。建议采取仰卧位并将小腿垫高15-20厘米,促进静脉回流。疼痛缓解前避免热敷、按摩等可能加重出血的处理。
5、康复训练:
疼痛减轻后开始踝泵运动和被动拉伸,2周后加入弹力带抗阻训练。恢复期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完全无痛4周后再逐步恢复跑步。训练前后需充分热身并进行小腿肌肉牵拉。
恢复期间建议每日补充200-300克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胸肉,促进肌纤维修复。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猕猴桃、橙子有助于胶原合成。睡眠时使用枕头垫高小腿,日常行走可穿戴梯度压力袜。若3天后疼痛未缓解或出现肌肉凹陷,需及时就医排除肌腱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