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小儿脑膜炎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膜炎症,常见原因包括感染、外伤、免疫系统异常等。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因,可能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引起。治疗需根据病因采取抗感染、抗炎或免疫调节等措施。
1、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是小儿脑膜炎的常见原因,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毒感染则多见于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真菌和寄生虫感染相对少见,但在免疫力低下的儿童中可能发生。感染途径包括呼吸道、血液传播或邻近组织感染扩散。
2、外伤或手术
头部外伤或颅脑手术可能破坏脑膜屏障,导致病原体侵入。例如,颅骨骨折、脑脊液漏或腰椎穿刺操作不当可能增加感染风险。预防措施包括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术后护理。
3、免疫系统异常
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状态(如先天性免疫缺陷、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会增加感染风险。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引发无菌性脑膜炎。治疗需针对免疫异常进行调节,如使用免疫球蛋白或调整药物剂量。
4、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增加脑膜炎的易感性,如补体系统缺陷或特定基因突变。家族中有类似病史的儿童需特别注意,建议定期体检和基因筛查。
5、环境因素
生活环境不卫生、接触感染源(如患病者或携带者)可能增加感染风险。预防措施包括保持个人卫生、接种疫苗(如脑膜炎球菌疫苗)和避免接触感染源。
治疗小儿脑膜炎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细菌性脑膜炎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病毒性脑膜炎则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真菌感染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同时,支持治疗如补液、退热和营养支持也很重要。
小儿脑膜炎的预防和治疗需结合病因和个体情况。家长应关注儿童的健康状况,及时接种疫苗,避免接触感染源。若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