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膜炎球菌性肾上腺综合征需立即住院综合治疗。主要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替代、液体复苏、并发症管理及对症支持。
1、抗生素治疗:
首选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静脉给药,可联合万古霉素覆盖耐药菌株。抗生素需在确诊后1小时内使用,疗程通常持续7-10天。治疗期间需监测脑脊液培养结果调整用药。
2、糖皮质激素替代:
急性期需大剂量氢化可的松静脉输注,初始剂量按体表面积计算,后续根据血压、电解质逐渐减量。慢性期改为口服泼尼松维持,需终身替代治疗防止肾上腺危象。
3、液体复苏:
快速补充生理盐水和葡萄糖纠正低血容量休克,24小时内液体量可达正常循环血量的2-3倍。同时需监测中心静脉压、尿量及电解质,特别注意纠正低钠血症和高钾血症。
4、并发症管理:
针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使用低分子肝素,脑水肿需甘露醇脱水降颅压。若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需进行血浆置换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血液净化干预。
5、对症支持:
维持氧饱和度>92%,必要时机械通气。营养支持首选肠内喂养,发热采用物理降温联合对乙酰氨基酚。抽搐发作时静脉推注地西泮,后续用苯巴比妥维持。
患儿出院后需定期复查肾上腺功能、电解质及生长发育指标,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应随身携带应急注射剂。日常避免感染诱发因素,接种脑膜炎球菌疫苗和肺炎疫苗。饮食注意高钠低钾,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康复期可进行物理治疗改善运动功能,心理干预帮助适应慢性病管理。家属需学习肾上腺危象识别及急救措施,建立24小时医疗咨询通道。
小儿脑膜炎球菌性肾上腺综合征需紧急医疗干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替代、液体复苏、对症支持治疗及并发症管理。
1、抗生素治疗:
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这类药物能有效穿透血脑屏障杀灭脑膜炎球菌。用药需在确诊后立即静脉输注,疗程通常持续7-10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氯霉素,但需密切监测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2、糖皮质激素替代:
急性期需大剂量氢化可的松静脉给药,以纠正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泼尼松维持治疗,剂量需根据患儿体重和临床症状调整。长期替代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压、电解质及生长发育指标。
3、液体复苏:
休克患儿需快速补充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最初6小时内液体总量可达60-80ml/kg。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标,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维持循环稳定。
4、对症支持治疗:
高热患儿采用物理降温与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惊厥发作时静脉推注地西泮,颅内压增高者给予20%甘露醇脱水。严重病例需机械通气支持,维持血氧饱和度>92%。
5、并发症管理: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皮肤坏死病灶需清创换药。听力障碍患儿需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遗留肾上腺功能低下者需终身激素替代。
治疗期间需严格卧床休息,急性期禁食改为静脉营养,病情稳定后逐步过渡到低钠、高蛋白饮食。恢复期可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出院后每月复查血常规、电解质及皮质醇水平,疫苗接种需推迟至完全康复后6个月。家属应学会识别嗜睡、呕吐等复发征兆,随身携带应急激素注射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