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骨痛、身高变矮、驼背、易骨折、牙齿松动和活动受限。骨质疏松症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的骨骼脆性增加。
1、骨痛:
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多发生在腰背部,呈持续性钝痛,活动后加重。这种疼痛与椎体微骨折或骨骼变形有关,严重时可能影响睡眠质量。骨痛通常在站立或久坐后加剧,平卧休息可缓解。
2、身高变矮:
骨质疏松会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使脊柱缩短。患者可能在数年内身高降低超过3厘米,这是骨质疏松进展的重要信号。身高变矮往往伴随脊柱生理曲度改变。
3、驼背:
胸腰椎多发压缩骨折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形成驼背。这种畸形会加重背部肌肉负担,影响呼吸功能。驼背程度与骨质疏松严重性相关。
4、易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轻微外伤即可发生骨折,常见部位为腕部、髋部和脊柱。骨折风险随骨密度降低而增加,髋部骨折可能导致长期卧床等严重后果。
5、牙齿松动:
颌骨骨质疏松会导致牙槽骨吸收,表现为牙齿松动、脱落。口腔检查可见牙龈萎缩、牙根暴露,影响咀嚼功能。牙齿问题可能是骨质疏松的早期表现。
6、活动受限:
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和骨折会限制日常活动,患者可能出现行走困难、翻身障碍。长期活动减少又会加速骨量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预防骨质疏松需保证每日钙摄入800-1000毫克,可通过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钙吸收,建议每日晒太阳15-30分钟。规律进行负重运动如快走、跳舞可刺激骨形成,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避免吸烟、过量饮酒和咖啡因摄入。绝经后女性应定期检测骨密度,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注意居家防跌倒措施,如保持地面干燥、安装扶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