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湿疹的治疗药物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选择,常用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
1、抗组胺药: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可缓解瘙痒症状,适用于轻中度过敏性湿疹。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轻过敏反应,副作用较第一代药物更少,可能出现轻微嗜睡或口干。
2、糖皮质激素:
氢化可的松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外用糖皮质激素能快速消炎止痒。根据皮损严重程度选择弱效至强效制剂,面部等薄嫩皮肤建议使用弱效制剂,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
3、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适用于面部或长期治疗需求者。这类非激素药物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可间断使用预防复发,常见短暂灼热感等局部刺激。
4、抗生素制剂:
伴有明显感染的湿疹可短期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生素。细菌定植会加重湿疹炎症,出现脓疱、渗液时需配合抗感染治疗,避免长期使用以防耐药性。
5、生物制剂:
度普利尤单抗等新型靶向药物适用于顽固性病例。通过特异性阻断白介素信号通路控制炎症,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需注意注射部位反应等潜在副作用。
日常护理需避免热水烫洗和搔抓,穿着纯棉透气衣物。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霜维持皮肤屏障功能,推荐含神经酰胺或尿素的医学护肤品。饮食注意记录可疑致敏食物,常见如海鲜、坚果等。室内保持适宜温湿度,定期清洗床品减少尘螨接触。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全身反应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