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便血可能由肛裂、肠息肉、细菌性痢疾、过敏性紫癜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粪便带血或滴血,家长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肛裂儿童便秘导致肛管皮肤撕裂是最常见原因,表现为排便时疼痛和鲜血附着粪便表面。家长需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局部使用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
2、肠息肉幼年性息肉多发生在直肠,可能由基因突变引起,表现为无痛性便血。需通过肠镜检查确诊,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方式。
3、细菌性痢疾志贺菌感染导致结肠黏膜溃疡出血,伴随发热和黏液脓血便。家长需注意饮食卫生,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肟、蒙脱石散等药物治疗。
4、过敏性紫癜免疫异常引发消化道血管炎,典型表现为对称性皮疹伴暗红色血便。需避免接触过敏原,严重时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
家长应记录患儿便血颜色、次数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用药,及时儿科或消化科就诊完善粪便常规、肠镜等检查,治疗期间保持臀部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