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糖尿病可通过控制总热量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精制糖和饱和脂肪、保持规律进餐时间等方式调整饮食。
1、控制总热量每日摄入热量需根据体重和活动量调整,避免超重或肥胖。建议用粗粮替代部分精米白面,如燕麦、糙米等,烹饪时减少油炸或煎炒。成年男性每日热量建议控制在1800-2200千卡,女性1500-1800千卡,具体可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方案。
2、低升糖食物优先选择升糖指数低于55的食物,如全麦面包、荞麦、豆类等。这类食物消化吸收缓慢,能避免餐后血糖剧烈波动。常见低升糖水果包括苹果、梨、草莓,每日摄入200-350克为宜。避免西瓜、荔枝等高升糖水果过量食用。
3、增加膳食纤维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糖分吸收。推荐食用西蓝花、菠菜等非淀粉类蔬菜,以及奇亚籽、亚麻籽等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每餐保证蔬菜占餐盘一半,全谷物占四分之一,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4、减少精制糖严格限制含糖饮料、糕点、蜂蜜等添加糖食品,每日添加糖摄入不超过25克。注意识别隐形糖,如果葡糖浆、麦芽糖等配料。用代糖食品需谨慎,部分人工甜味剂可能影响肠道菌群平衡。
5、规律进餐每日三餐定时定量,两餐间隔4-6小时,避免长时间空腹后暴饮暴食。晚餐不宜过晚,睡前3小时停止进食。少量多餐者可将全天食物分为5-6次摄入,但需控制单次进食量,防止热量超标。
除饮食调整外,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保持BMI在18.5-23.9范围内。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空腹血糖,有家族史者需提前筛查。烹饪时多用蒸煮炖方式,少用红烧、糖醋等做法,限制食盐每日不超过5克。注意观察多饮多尿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