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可通过抗病毒药物、退热药物、局部用药等方式治疗,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1、抗病毒药物: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每次200mg,每日5次、利巴韦林颗粒每次150mg,每日3次或泛昔洛韦片每次250mg,每日3次可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2、退热药物:患儿常伴有发热,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每次10-15mg/kg,每4-6小时一次或布洛芬混悬液每次5-10mg/kg,每6-8小时一次退热。3、局部用药:口腔疱疹可引起疼痛,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每日3次或西瓜霜喷剂每日3-4次缓解症状。4、免疫调节:部分患儿免疫力较低,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每日100mg或转移因子口服液每次5ml,每日2次增强免疫力。5、对症支持: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避免刺激性食物,必要时使用吸管进食。日常护理中,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若出现高热不退、拒食或脱水症状,需及时就医。饮食上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稀粥、果汁等,避免过热或过冷食物刺激口腔。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香蕉、胡萝卜等,有助于恢复。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患儿餐具需单独消毒。
疱疹性咽峡炎第5天不建议去幼儿园,可通过居家隔离、对症治疗、观察症状等方式处理。疱疹性咽峡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1、传染性强: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病毒通过飞沫、接触传播。患儿在发病初期和症状明显时传染性最强,第5天仍可能携带病毒,容易传染给其他儿童。居家隔离是阻断传播的关键措施,建议至少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2-3天。
2、症状未消退:疱疹性咽峡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咽痛、口腔疱疹等。第5天时,部分患儿可能仍有低热或咽部不适,影响正常活动。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若持续发热或症状加重,需及时就医。可通过物理降温、多饮水等方式缓解不适。
3、口腔护理: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口腔内可能出现疱疹或溃疡,导致进食困难。第5天时,疱疹可能尚未完全愈合,需注意口腔卫生。使用温盐水漱口,避免刺激性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粥类等。
4、免疫力恢复:病毒感染后,患儿的免疫力可能尚未完全恢复,过早接触集体环境容易导致二次感染或并发其他疾病。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加速康复。
5、心理安抚: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可能因咽痛和不适感产生焦虑情绪。家长需给予足够的心理安抚,陪伴患儿度过恢复期。可通过讲故事、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不适感。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在恢复期需注意饮食清淡、多饮水,避免辛辣、油腻食物。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室内游戏等,但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