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手术后尿路感染可能由导尿管留置、术后免疫力下降、膀胱冲洗操作、尿路结构改变、细菌耐药性等因素引起。
1、导尿管留置:
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可能破坏尿道自然防御屏障,导管表面易形成生物膜,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常见定植菌种,需定期更换导管并保持引流系统密闭。
2、术后免疫力下降:
手术创伤及麻醉应激反应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功能暂时性抑制,同时肿瘤本身消耗机体营养储备。患者可能出现低热、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需监测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
3、膀胱冲洗操作:
术后预防性膀胱冲洗可能将尿道口细菌带入膀胱,冲洗液温度过低或流速过快可能损伤膀胱黏膜。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技术,建议使用接近体温的生理盐水。
4、尿路结构改变:
肿瘤切除后膀胱容量减少或输尿管开口位置改变,可能导致尿液残留。新膀胱重建患者可能出现排尿不畅,需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残余尿量。
5、细菌耐药性:
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易诱导耐药菌株产生,特别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术前应进行尿培养药敏试验,避免经验性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术后应保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优先选择蔓越莓汁等富含原花青素的饮品。进行盆底肌训练时需避免腹压骤增,建议采用平卧位慢收缩训练。饮食中增加优质蛋白比例,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出现尿频尿急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尿常规检查,避免擅自服用抗生素。恢复期排尿后建议用温水清洗会阴部,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