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痊愈后可能再次发作。该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复发风险与病毒类型、免疫力水平、接触传染源频率等因素相关。
1、病毒特性:
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柯萨奇病毒存在多种亚型,感染某一亚型后产生的抗体对其他亚型无交叉保护作用。当接触不同亚型病毒时,可能引发新的感染。
2、免疫状态: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是易感主因。营养不良、睡眠不足或近期患其他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时,即使曾感染过同型病毒,仍可能出现症状反复。
3、环境暴露:
托幼机构等集体环境存在持续传播风险。病毒可通过粪便、唾液等途径存活数周,患儿接触被污染的玩具、餐具后可能再次感染。
4、季节因素:
夏秋季病毒活跃度增高,湿热环境利于病毒传播。痊愈后在流行季节频繁出入公共场所,会增加接触病毒的机会。
5、隐性感染:
部分患儿症状消退后仍携带病毒,粪便排毒期可达1个月。此时若未做好手卫生,可能通过粪口途径造成自身重复感染或传染他人。
预防复发需注重增强体质,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推荐食用鸡蛋羹、胡萝卜泥等易消化食物。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等温和活动。日常使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物品表面,患儿餐具应单独煮沸消毒。托幼机构出现病例时,建议居家观察1周后再返校。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鉴别诊断。
疱疹性咽峡炎不建议使用奥司他韦。奥司他韦主要用于流感病毒感染,疱疹性咽峡炎通常由肠道病毒引起,治疗方式包括对症处理、抗病毒药物应用、局部护理、预防并发症以及营养支持。
1、对症处理:
疱疹性咽峡炎以发热、咽痛为主要表现,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缓解症状。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风险。高热时需配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
2、抗病毒药物:
针对肠道病毒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临床可选用干扰素喷雾剂局部抗病毒。更昔洛韦等药物对部分柯萨奇病毒有效,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局部护理:
咽部疱疹破溃后可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黏膜修复。利多卡因凝胶可短暂缓解进食疼痛,但需注意过敏风险。保持口腔清洁可预防继发感染。
4、预防并发症:
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脑膜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出现持续高热、嗜睡、肢体无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重症病例可能需要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
5、营养支持:
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蒸蛋等。避免酸性、辛辣食物刺激溃疡面。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有助于黏膜修复。
疱疹性咽峡炎病程通常持续5-7天,居家护理需注意隔离消毒。患儿餐具应煮沸处理,玩具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恢复期可逐渐增加运动量,但需避免剧烈活动。饮食上推荐南瓜粥、山药泥等健脾养胃的食物,配合百合银耳羹滋阴润燥。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毫升以上,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有助于呼吸道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