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发烧伴随寒战发抖时需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并监测体温,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寒战可能由感染性发热、疫苗接种反应、环境温度过低、脱水或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
1、感染性发热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儿童寒战最常见原因,病原体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产热增加。可表现为皮肤苍白、起鸡皮疙瘩、肢体颤抖等体温上升期症状。需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同时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明确感染源。家长应注意观察是否伴随咳嗽、腹泻等感染征象。
2、疫苗接种反应部分疫苗如百白破、流感疫苗可能引起低热伴寒战,属于正常免疫反应。通常24小时内自行缓解,可适当增加饮水量,保持腋温不超过38.5℃。若持续发抖超过8小时或体温超过39℃,需排除偶合感染可能。
3、环境温度过低婴幼儿体表面积大,在低温环境中易出现生理性寒战。需立即将室温维持在24-26℃,用毛毯包裹躯干,避免直接吹风。禁止使用热水袋或电热毯等外部热源,防止烫伤或体温骤升诱发热性惊厥。
4、脱水状态高热不显性失水增加可能导致循环血量不足,表现为四肢冰凉伴颤抖。应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母乳,观察尿量是否减少。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治疗,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5、代谢异常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代谢疾病也可引发寒战,多伴随意识改变、多汗等症状。需检测血糖、甲状腺功能等指标,新生儿还需排查先天性代谢缺陷病。此类情况需住院进行病因治疗。
发热寒战期间应每2小时监测体温,记录寒战持续时间。保持清淡饮食如米粥、面条,避免高蛋白食物增加代谢负担。衣着选择纯棉透气材质,出汗后及时更换。体温超过38.5℃或寒战持续30分钟以上,或伴随呕吐、皮疹、意识模糊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恢复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促进免疫系统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