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荨麻疹可能由食物过敏、感染因素、物理刺激、药物反应及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1、食物过敏:
牛奶、鸡蛋、海鲜等高蛋白食物是常见诱因,过敏原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急性发作时需立即停用可疑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
2、感染因素:
病毒性感冒、链球菌性咽炎等感染可能诱发免疫紊乱,表现为风团样皮疹。感染控制后症状多自行缓解,持续不愈需排查慢性感染灶。
3、物理刺激:
冷热交替、摩擦压迫等物理因素可直接激活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引发局限性风团。避免接触刺激源后,症状通常在24小时内消退。
4、药物反应:
青霉素类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可能作为半抗原引发变态反应。用药后出现弥漫性红斑伴瘙痒需及时停药,严重者需急诊处理过敏反应。
5、免疫异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或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患儿更易反复发作,可能与补体系统异常有关。这类情况需进行免疫学检查明确病因。
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已知过敏食物;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记录发作时间与环境因素帮助识别诱因;急性期可用冷敷缓解瘙痒,但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反复发作或伴有呼吸困难、腹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慢性荨麻疹患儿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与免疫功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