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小关节不稳症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活动受限、肌肉痉挛、神经压迫症状及姿势异常。症状严重程度与关节退变程度相关,早期干预可有效缓解不适。
1、腰部疼痛:
疼痛多位于下腰部,呈钝痛或酸痛,久坐、久站或扭转身体时加重。疼痛可能向臀部放射,但不超过膝关节。急性发作时疼痛剧烈,常因小关节滑膜嵌顿引起,改变体位可突然加重或缓解。
2、活动受限:
腰椎前屈、后伸及旋转活动度明显下降,患者常描述"腰部发僵"。晨起或长时间静止后症状显著,轻微活动后略缓解。严重时可能出现起身困难,需双手支撑才能完成体位转换。
3、肌肉痉挛:
椎旁竖脊肌出现保护性痉挛,触诊可摸到条索状硬结。肌肉持续紧张可能导致继发性劳损,形成疼痛-痉挛恶性循环。夜间痉挛可能影响睡眠,侧卧屈膝位可部分缓解。
4、神经压迫症状:
不稳节段可能刺激邻近神经根,出现下肢麻木或刺痛感,但多不伴随典型神经根性放射痛。部分患者有间歇性跛行,行走距离缩短,与椎管动态狭窄有关。症状通常双侧不对称,咳嗽打喷嚏时可能加重。
5、姿势异常:
患者常不自主采取腰部前倾姿势以减轻关节压力,长期可能导致脊柱生理曲度改变。急性期可能出现代偿性脊柱侧弯,表现为躯干向一侧倾斜,这种保护性姿势可减少不稳关节的活动。
建议保持适度核心肌群锻炼增强腰椎稳定性,游泳和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较为适宜。睡眠时侧卧屈膝并在两腿间夹枕可减轻关节压力,避免睡过软床垫。办公时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腰靠,每30分钟起身活动。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急性期可尝试热敷缓解肌肉痉挛,但持续症状超过两周或出现下肢无力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