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与脑出血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症状特点及治疗方式。脑梗塞由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脑出血则是脑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内出血。两者在起病速度、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1、发病机制:
脑梗塞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或心源性栓子阻塞脑血管所致,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多因高血压导致细小动脉破裂,血液直接渗入脑实质形成血肿,属于出血性脑血管病。前者血管完整性未破坏,后者伴随血管壁损伤。
2、起病特征:
脑梗塞常在安静状态下逐渐起病,症状呈阶梯式进展,数小时至数日达高峰。脑出血多为活动中突发,头痛呕吐明显,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迅速加重。前者可能先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者常无前兆。
3、影像学表现:
CT检查中脑梗塞早期可能无异常,24小时后可见低密度梗死灶。脑出血发病即刻CT显示高密度血肿影,周围伴水肿带。MRI检查中脑梗塞扩散加权成像早期即呈高信号,脑出血则表现为混杂信号。
4、治疗原则:
脑梗塞需在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或取栓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替普酶、尿激酶。脑出血以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为主,严重者需手术清除血肿。前者强调血管再通,后者着重止血与减压。
5、预后差异:
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梗死面积相关,及时再通可改善预后。脑出血急性期死亡率较高,幸存者多遗留严重功能障碍。前者复发风险与血管病变相关,后者复发多与血压控制不良有关。
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在于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需规律监测血压,将收缩压维持在14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者应保持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日常饮食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多摄入深海鱼类、橄榄油及新鲜蔬果。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等脑血管评估。出现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预警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