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风险通常较低,主要风险包括黏膜损伤、出血、穿孔和麻醉并发症。实际风险与异物性质、滞留时间及患者基础疾病等因素相关。
1、黏膜损伤:异物摩擦可能导致食管黏膜划伤,表现为术后短暂胸痛。多数可通过禁食和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混悬液、铝碳酸镁片、康复新液缓解。
2、出血:尖锐异物易损伤血管,术中可见渗血。小量出血可通过内镜止血夹或肾上腺素盐水处理,严重者需输注血凝酶或蛇毒血凝酶。
3、穿孔:异物尖锐端可能刺穿食管壁,发生概率低但后果严重。需立即禁食并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奥硝唑等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
4、麻醉风险:全麻可能引发呼吸抑制或反流误吸,术前需评估心肺功能。短效麻醉药丙泊酚、依托咪酯、瑞芬太尼可降低风险。
建议术后24小时流质饮食,避免过热食物,定期复查胃镜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出现持续胸痛或发热需及时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