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主要有卧床休息、物理治疗、姿势调整、核心肌群锻炼、疼痛管理。
1、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2-3天,选择硬板床采取仰卧位时膝关节下垫软枕,侧卧时双腿间夹枕头保持脊柱中立位。避免长时间卧床超过1周,防止肌肉萎缩和静脉血栓形成。
2、物理治疗:
急性期48小时后可进行局部热敷,慢性期采用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促进血液循环。专业机构的中频电疗能缓解神经根水肿,牵引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操作加重损伤。
3、姿势调整:
坐立时使用腰部靠垫维持腰椎生理曲度,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搬重物时应屈髋屈膝下蹲,保持腰部直立。睡觉时采用侧卧位或仰卧位,禁止俯卧姿势加重腰椎压力。
4、核心肌群锻炼:
疼痛缓解后逐步进行桥式运动、平板支撑等低强度训练,增强腹横肌和多裂肌稳定性。游泳和瑜伽中的猫牛式可改善脊柱柔韧性,所有动作需避免腰部旋转和过度前屈。
5、疼痛管理:
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炎症反应,神经根受压严重时可考虑硬膜外阻滞治疗。通过冥想和腹式呼吸调节疼痛感知,夜间疼痛明显者可采用屈髋屈膝卧位减轻神经牵拉。
日常应保持BMI在18.5-23.9之间,减轻腰椎负荷。饮食多摄入富含钙质的牛奶、豆制品及维生素D的深海鱼,促进骨骼健康。避免吸烟减少椎间盘营养供应障碍,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快走或游泳等低冲击运动。长期伏案工作者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办公椅。寒冷季节注意腰部保暖,突发剧烈疼痛或下肢肌力下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