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落术后发黄一般是正常的,可能与术后恢复过程中的生理反应有关。视网膜脱落手术后出现发黄现象通常是由于术中使用的染色剂残留或玻璃体腔填充物引起的暂时性视觉改变。
视网膜脱落手术中常会使用吲哚菁绿等染色剂辅助观察视网膜结构,这些染料可能在术后短期内导致视物发黄。玻璃体切割联合气体或硅油填充术后,填充物可能改变光线折射,使患者出现色觉异常。这类情况通常会在术后1-2周逐渐减轻,随着填充物吸收或取出,视觉颜色感知可恢复正常。术后早期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如氟米龙滴眼液进行抗炎治疗时,药物成分也可能暂时影响视觉感知。
少数情况下术后发黄可能提示并发症。持续加重的发黄伴随视力下降需警惕黄斑前膜形成或黄斑区水肿,这类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硅油填充患者若发黄现象超过3个月未缓解,可能存在硅油乳化现象,需通过眼底检查评估。糖尿病患者术后出现进行性发黄需排除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能需要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等抗VEGF药物治疗。
视网膜脱落术后应严格保持医嘱要求的体位,避免剧烈运动或揉眼。定期复查眼底情况,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需进行视力、眼压和眼底检查。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室内佩戴防护眼镜。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食物,有助于视网膜修复。若发黄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闪光感、视野缺损等症状,应立即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