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女性经期疼痛剧烈可能由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或子宫肌瘤引起。
1、原发性痛经:
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导致子宫收缩异常有关,常见于月经初潮后1-2年内。表现为下腹坠胀痛,可放射至腰骶部,通常持续2-3天。可通过热敷腹部、服用布洛芬等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缓解。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在盆腔其他部位,可能与经血逆流、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常伴有性交痛和不孕。腹腔镜检查是确诊金标准,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孕激素类药物或手术治疗。
3、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腺体侵入子宫肌层引起,多见于30-50岁经产妇。疼痛呈持续性加重,子宫呈均匀性增大、质硬。超声检查可见子宫肌层增厚伴囊性改变,轻症可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重症需考虑子宫切除术。
4、盆腔炎性疾病:
由细菌上行感染引起输卵管、卵巢等盆腔器官炎症,常见病原体为淋球菌和衣原体。除经期疼痛外,还伴有异常阴道分泌物和发热。急性期需足疗程抗生素治疗,慢性炎症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和不孕。
5、子宫肌瘤:
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黏膜下肌瘤尤其容易引起经量增多和痛经。肌瘤压迫可导致尿频、便秘等症状。超声可明确诊断,症状明显者可采用米非司酮等药物缩瘤或行肌瘤剔除术。
建议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生冷饮食,适量饮用姜茶或红糖水有助于缓解不适。保持外阴清洁,选择透气棉质内裤。若疼痛影响日常生活或伴随月经异常、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妇科完善超声和激素检查。35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宫颈癌筛查和乳腺检查,及时发现潜在妇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