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突发突止的心悸、胸闷等症状,通常由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等机制引起。
1、房室结折返:
房室结内存在双径路是主要发病基础,当心脏电信号在快慢路径间形成环形运动时,会导致心率突然增快至150-250次/分。这类患者可通过导管射频消融术阻断折返环路。
2、预激综合征:
心脏存在异常传导通路如肯特束,使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典型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缩短和delta波,发作时可静脉注射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3、自律性增高:
心房或房室交界区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异常增高时可能诱发心动过速,常见于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理状态,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4、药物因素:
某些拟交感神经药物、茶碱类药物可能通过增强心肌细胞自律性诱发发作,长期服用洋地黄中毒时也会出现伴房室传导阻滞的室上速。
5、精神神经因素:
情绪激动、焦虑等通过交感神经兴奋改变心脏电生理特性,这类患者建议进行深呼吸训练等迷走神经刺激方法终止发作。
日常应注意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保持规律作息。发作时可尝试冷水敷面、屏气等物理方法,频繁发作或伴随晕厥者需及时心内科就诊。建议定期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甲亢等,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能由心脏传导系统异常、情绪应激、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药物或酒精刺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术、迷走神经刺激、生活方式调整、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
1、传导系统异常:
心脏房室结或旁路存在先天异常传导路径是主要病因,异常电信号形成环形折返导致心率突然加快至150-250次/分。发作时可通过按压颈动脉窦等迷走神经刺激终止,反复发作者需行电生理检查明确通路位置,射频消融术可根治。
2、情绪应激刺激:
焦虑、惊恐等强烈情绪反应会激活交感神经,促使儿茶酚胺大量释放,诱发心肌细胞自律性增高。急性发作时可采用valsalva动作屏气用力刺激副交感神经,长期需通过心理咨询、正念训练等方式改善情绪管理能力。
3、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过量会增强心肌细胞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导致窦房结自律性异常增高。此类患者常伴有多汗、消瘦等甲亢症状,需检测游离T3、T4水平,使用甲巯咪唑等抗甲状腺药物控制原发病。
4、电解质失衡:
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会干扰心肌细胞膜电位稳定性,诱发异位起搏点活动。常见于长期利尿剂使用者或腹泻患者,发作期需静脉补充门冬氨酸钾镁,日常需增加香蕉、深绿色蔬菜等富钾食物摄入。
5、药物酒精影响:
咖啡因、酒精、麻黄碱等物质可直接刺激β肾上腺素受体,拟交感类药物如沙丁胺醇也可能诱发。患者需严格戒断相关物质,发作频繁者可备用地尔硫卓等钙通道阻滞剂应急使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如坚果、全谷物,限制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建议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以下。随身携带就诊卡注明疾病史,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评估治疗效果,若发作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或伴意识模糊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