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慢性腹泻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生理、外伤或病理因素有关,常见症状包括频繁排便、稀便、腹痛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习惯改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可能因遗传性肠道疾病(如乳糖不耐受、炎症性肠病)导致慢性腹泻。这类疾病通常与基因突变或家族病史相关,肠道对某些食物或物质的吸收能力较差,从而引发长期腹泻。建议通过基因检测或家族病史排查,明确病因后采取针对性治疗。
2、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饮用不洁水源或食用受污染食物,可能导致肠道感染或菌群失调,进而引发慢性腹泻。改善生活环境、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是预防的关键。必要时可服用益生菌或抗生素调节肠道菌群。
3、生理因素
肠道功能紊乱、压力过大或情绪波动也可能导致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表现为腹痛、腹胀和排便习惯改变。通过心理疏导、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可有效缓解症状。
4、外伤或手术
腹部外伤或肠道手术可能损伤肠道功能,导致消化吸收障碍,引发慢性腹泻。术后需遵医嘱进行康复治疗,必要时补充消化酶或营养制剂,帮助肠道恢复功能。
5、病理因素
慢性腹泻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状,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或肠道肿瘤。这些疾病通常伴随体重下降、便血等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肠镜、CT等检查,明确诊断后采取药物治疗(如免疫抑制剂、抗炎药)或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止泻药(如洛哌丁胺)、益生菌(如双歧杆菌)、抗生素(如甲硝唑)等。
- 饮食调整:避免高脂肪、高纤维食物,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香蕉、苹果等。
- 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
慢性腹泻的病因多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通过科学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大多数患者可有效改善症状,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