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通常由肠道感染、食物不耐受、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引起,治疗需根据病因采取抗感染、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措施。慢性腹泻的常见症状包括每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持续时间超过4周。肠道感染如细菌性痢疾或寄生虫感染可导致腹泻,需通过粪便检查确诊并使用抗生素或抗寄生虫药物治疗。食物不耐受如乳糖不耐受或麸质过敏可通过饮食调整缓解,避免摄入相关食物。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道功能紊乱有关,可通过低FODMAP饮食、益生菌和心理疏导改善。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需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控制炎症。长期腹泻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生活方式调整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也有助于改善症状。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排除严重疾病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儿童慢性腹泻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口服补液盐、使用止泻药物、治疗原发疾病等方式治疗。儿童慢性腹泻通常由饮食不当、肠道菌群失调、感染、食物过敏、乳糖不耐受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低渣饮食。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肠道负担。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者可尝试无乳糖配方。
2、补充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制剂有助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可选择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酪酸梭菌活菌散等儿童适用剂型。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高温冲调。
3、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Ⅲ能预防和纠正脱水,按说明书比例配制后分次饮用。每腹泻一次补充10毫升每公斤体重液体。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等脱水表现时需加大补液量。
4、使用止泻药物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和水分,改善腹泻症状。消旋卡多曲颗粒能减少肠道分泌,适用于分泌性腹泻。用药需遵医嘱,避免与益生菌同时服用影响效果。
5、治疗原发疾病乳糜泻需终身无麸质饮食,过敏性肠炎要回避过敏原。细菌性肠炎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寄生虫感染需用阿苯达唑。炎症性肠病等需专科系统治疗。
家长需记录患儿每日大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观察有无发热、血便等报警征象。注意臀部护理,每次便后清洗并涂抹护臀霜。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症状持续2周以上或出现体重下降、生长发育迟缓时,应及时到儿科消化专科就诊,完善粪便常规、过敏原检测等检查明确病因。治疗期间可适量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