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咯血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体位调整、药物止血、输血支持、手术治疗等方式急救。大咯血通常由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肺栓塞、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
1、保持通畅:大咯血时,患者应保持侧卧位或半卧位,头部偏向一侧,避免血液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及时清除口腔和鼻腔内的血液,必要时使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内的血液。
2、体位调整:将患者调整为头低脚高位,有助于血液回流,减少肺部出血量。同时,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剧烈咳嗽或活动,以免加重出血。
3、药物止血:使用止血药物如垂体后叶素注射液6-12单位静脉注射,氨甲环酸注射液1g静脉滴注,维生素K1注射液10mg肌肉注射。药物止血可迅速控制出血,减少失血量。
4、输血支持:对于失血量较大的患者,需及时输血补充血容量。根据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和失血情况,输注红细胞悬液或新鲜冰冻血浆,维持血液循环稳定。
5、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出血量较大的患者,需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包括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和肺叶切除术。手术治疗可有效止血,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大咯血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米粥、蔬菜汤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有助于改善肺功能。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绞痛可通过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保持安静休息、调整呼吸、监测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急救。心绞痛通常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情绪激动、体力活动过度、寒冷刺激等原因引起。
1、药物急救:心绞痛发作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3-0.6毫克,帮助扩张冠状动脉,缓解疼痛。若症状未缓解,5分钟后可重复使用,但15分钟内不超过3次。也可使用硝酸异山梨酯喷雾剂,喷于舌下1-2喷。药物需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
2、休息调整: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选择安静、通风的环境坐下或半卧位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尽量放松全身,减少心脏负担。可解开紧身衣物,保持呼吸通畅。避免自行走动或用力,以免加重心脏负荷。
3、呼吸管理:保持平稳呼吸,避免急促或过度深呼吸。可采用腹式呼吸法,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每分钟呼吸8-10次。若条件允许,可吸氧,氧流量为2-4升/分钟,帮助改善心肌缺氧。
4、症状监测:密切观察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若疼痛持续超过15分钟,或伴有冷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记录发作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为后续诊疗提供参考。
5、及时就医:若症状未缓解或加重,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就医。避免自行驾车或步行前往医院,以免途中发生意外。就医时需详细描述发作情况,配合医生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心绞痛患者日常需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太极拳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