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急救处理主要有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保持体温、及时送医等方式。
1、清理呼吸道将溺水者救上岸后需立即清除口鼻内的泥沙、水草等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溺水者意识不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用手指或吸引器清理口腔分泌物,避免窒息。对于婴幼儿,可采用倒立拍背法帮助排出气道液体,但需注意保护颈椎。
2、人工呼吸若溺水者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操作时捏住患者鼻孔,深吸气后对准其口腔吹气,每次吹气持续1秒,观察胸廓起伏。成人每分钟10-12次,儿童每分钟12-20次。若存在面部外伤或口腔污染,可使用面罩或隔膜进行防护。
3、胸外按压对无心跳者需配合胸外按压,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成人用双手掌根垂直下压5-6厘米,儿童用单手掌根下压约5厘米,婴儿用两指按压4厘米。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注意避免按压过深导致肋骨骨折。
4、保持体温溺水者易出现低体温,需尽快脱去湿衣并用干燥毛毯包裹,避免热量散失。可给予温热的静脉输液,但禁止用热水袋直接接触皮肤。体温低于28℃时可能出现心室颤动,需持续心肺复苏直至专业医疗人员到达。
5、及时送医即使溺水者恢复意识也需紧急送医,因可能发生继发性肺水肿或脑损伤。转运时保持侧卧位,持续监测生命体征。院内需进行血气分析、电解质检测和影像学检查,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利尿剂如呋塞米注射液或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
预防溺水需加强水域安全监管,儿童需在成人看护下接触水体,游泳前避免饮酒。掌握游泳技能者也不可单独在陌生水域活动,突发抽筋时应保持冷静仰漂呼救。建议公众学习专业急救课程,社区应配备救生圈、AED等设备,溺水高发区域需设置警示标识和防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