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洞流血可通过压迫止血、消毒处理、避免刺激、药物治疗等方式解决。耳洞流血通常由外力拉扯、细菌感染、过敏反应、凝血异常等原因引起。
1、压迫止血用干净纱布轻压出血部位5-10分钟,避免反复触碰伤口。外力拉扯可能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表现为渗血伴轻微疼痛。
2、消毒处理使用碘伏或医用酒精每日消毒2次,持续3天。细菌感染会引起局部红肿热痛,可能伴随黄色分泌物,需预防化脓性软骨膜炎。
3、避免刺激一周内避免佩戴耳饰、游泳或抓挠。过敏反应常见于劣质金属耳钉,表现为瘙痒性出血,需更换钛合金材质饰品。
4、药物治疗严重感染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等药物。凝血异常患者需排查血小板减少或血友病,表现为持续渗血难止。
保持耳部干燥清洁,避免侧卧压迫,若48小时未止血或出现发热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