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但具体表现存在差异。强直性脊柱炎早期以晨僵、夜间痛为主,腰椎间盘突出症则多伴随下肢放射痛。
1、晨僵: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晨起时腰背部僵硬感明显,持续时间常超过30分钟,活动后缓解。这与炎症导致的关节滑膜充血水肿有关。早期可通过热敷、适度运动改善症状,中晚期需结合抗炎药物治疗。
2、夜间痛:
强直性脊柱炎特征性表现为夜间腰背痛,常在凌晨加重,需起床活动才能缓解。可能与夜间炎症因子分泌增加有关。非甾体抗炎药能有效控制症状,生物制剂适用于病情进展者。
3、活动受限:
两种疾病均可导致脊柱活动度下降。强直性脊柱炎多表现为整个脊柱逐渐强直,腰椎间盘突出症则以特定方向活动受限为主。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对维持关节活动度至关重要。
4、下肢放射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症状为坐骨神经痛,疼痛沿臀部向小腿外侧放射,咳嗽时加重。与髓核压迫神经根有关。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严重者考虑椎间孔镜等微创手术。
5、姿势改变:
强直性脊柱炎晚期可能出现驼背畸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呈保护性侧弯体位。前者需预防骨质疏松,后者可通过牵引缓解神经压迫。
建议两类患者均需避免久坐久站,睡硬板床并保持正确姿势。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宜进行游泳、瑜伽等柔韧性运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加强腰背肌锻炼。饮食上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控制体重减轻脊柱负荷。出现持续疼痛或神经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评估。
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虹膜炎可通过局部激素治疗、散瞳药物、全身抗炎治疗、生物制剂干预、手术治疗等方式控制。虹膜炎通常由免疫异常、炎症因子释放、感染诱发、遗传因素、环境刺激等原因引起。
1、局部激素治疗:
急性期需使用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等糖皮质激素局部用药,抑制前房炎症反应。对于严重纤维素渗出者可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需在眼科医生监测下调整用药频率,避免激素性青光眼等并发症。
2、散瞳药物:
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等睫状肌麻痹剂防止虹膜后粘连,缓解睫状肌痉挛导致的疼痛。用药期间需注意瞳孔散大引起的畏光症状,外出建议佩戴墨镜防护。
3、全身抗炎治疗:
口服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控制全身炎症,严重者可短期使用泼尼松片。需同步监测肝肾功能,合并消化道溃疡病史者需联用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
4、生物制剂干预:
对反复发作患者可选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如阿达木单抗,通过阻断炎症通路降低复发率。治疗前需筛查结核、乙肝等感染灶,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酶指标。
5、手术治疗:
出现瞳孔闭锁、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时,需行虹膜周边切除术或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术后需长期随访眼压和房水炎症指标,避免人工晶体植入后发生葡萄膜炎反应。
日常需避免强光刺激和过度用眼,保证充足睡眠。饮食宜选择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亚麻籽油等抗炎食物,限制高糖高脂饮食。适度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维持脊柱活动度,但急性发作期应暂停运动。冬季注意防寒保暖,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定期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和骶髂关节影像学,实现强直性脊柱炎与虹膜炎的协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