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治疗、对症用药、调整饮食、预防脱水等方式缓解。
1、病毒感染: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感染胃肠黏膜导致炎症,表现为水样腹泻和呕吐。治疗以口服补液盐为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洛哌丁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等药物。
2、细菌感染: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通过污染食物进入消化道,引发发热和脓血便。需进行病原学检查后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黄连素等。
3、饮食不当:进食生冷、变质或过敏食物刺激胃肠黏膜,出现阵发性腹痛。建议短期禁食后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无须特殊用药。
4、药物刺激:非甾体抗炎药或抗生素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药物相关性腹泻。需停用致病药物并补充益生菌,如地衣芽孢杆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等。
患病期间注意补充电解质溶液,选择米汤、馒头等低渣食物,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血便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