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腹水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引起肝腹水的部分基础疾病可能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染。肝腹水主要由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等原因引起。
1. 肝硬化肝硬化是肝腹水最常见原因,可能与长期饮酒、病毒性肝炎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腹部膨隆、下肢水肿。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螺内酯等。
2. 病毒性肝炎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导致肝功能损害引发腹水。需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索磷布韦等,同时补充白蛋白。
3. 心力衰竭右心衰竭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可能引起肝淤血和腹水,表现为呼吸困难、肝区疼痛。需控制心衰原发病,使用地高辛、氢氯噻嗪等药物。
4. 低蛋白血症严重营养不良或肾病综合征导致血浆蛋白降低,表现为全身浮肿、腹水。需补充优质蛋白,必要时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
建议患者低盐饮食,每日监测体重变化,出现腹胀加重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