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心肌缺血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必要时的手术干预,常见症状为胸痛、气短和疲劳。心肌缺血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高血脂。
1、胸痛或不适:心肌缺血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通常表现为压迫感、紧缩感或烧灼感,可能放射至左肩、背部、颈部或下颌。这种疼痛通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如果胸痛持续不缓解,需立即就医,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征兆。
2、气短: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肺部血液回流受阻,引起呼吸困难,尤其是在活动或平躺时。气短可能伴随咳嗽或喘息,严重时甚至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3、疲劳和虚弱:由于心脏供血不足,身体各器官和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患者常感到极度疲劳和虚弱,即使在轻微活动后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4、心悸和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可能引发心脏电活动异常,导致心悸、心跳过快或过慢,严重时可能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增加猝死风险。
5、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出汗、头晕或晕厥,这些症状可能与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自主神经反应有关。
心肌缺血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必要时的手术干预。药物治疗常用硝酸甘油扩张血管,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率,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生活方式调整包括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和控制体重。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适用于严重病例。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早期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心肌缺血的关键。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胸痛持续不缓解,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