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茎内部出现疙瘩可能由皮脂腺囊肿、毛囊炎、尖锐湿疣、阴茎硬结症或肿瘤等原因引起。具体需结合疙瘩形态、伴随症状及医学检查综合判断。
1、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导管阻塞导致分泌物积聚形成囊肿,表现为皮下无痛性硬结。好发于阴囊及阴茎皮肤皱褶处,表面光滑可移动。日常需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挤压。若继发感染出现红肿疼痛,需就医行抗感染治疗或手术切除。
2、毛囊炎:
细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症反应,形成红色丘疹或脓疱。常见于剃毛后或卫生条件不佳时,伴随局部灼热感。轻度可通过碘伏消毒和热敷缓解,反复发作需外用抗生素软膏治疗。
3、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导致的菜花样赘生物,具有传染性。初期为微小乳头状突起,逐渐融合成团。需通过冷冻、激光或光动力疗法清除疣体,同时配合免疫调节药物降低复发率。
4、阴茎硬结症:
阴茎海绵体纤维斑块形成的硬结,勃起时可能伴疼痛或弯曲。病因与反复微损伤有关,早期可注射胶原酶或口服维生素E,严重畸形需手术矫正。
5、肿瘤性病变:
阴茎鳞癌等恶性肿瘤初期可表现为无痛性结节,后期出现溃疡或出血。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根据分期选择局部切除、放疗或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
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并更换纯棉内裤,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食物摄入。观察疙瘩是否增大、破溃或伴随排尿异常,两周内无改善或出现夜间疼痛、血性分泌物等情况,应立即至泌尿外科就诊。性传播疾病相关症状者需伴侣共同筛查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器质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