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护理需重点关注伤口清洁、排尿管理、饮食调整、活动限制及并发症监测。主要措施包括保持尿道口清洁、观察尿液性状、增加水分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及定期复查。
1、伤口护理:
术后需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导尿管留置期间应保持引流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尿液逆流。更换尿袋时严格消毒接口,导尿管一般保留3-5天,拔除后可能出现短暂尿频尿急,属正常现象。
2、排尿管理:
拔管后应记录每日排尿次数、尿量及颜色。术后初期可能出现血尿,通常2-3天逐渐减轻。若出现鲜红色血尿伴血块、排尿困难或尿量骤减,需立即就医。建议每小时饮水200毫升以冲洗膀胱。
3、饮食调理:
术后6小时可进食流质,次日过渡到低渣半流食。恢复期应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蛋羹,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促进伤口愈合。忌食辛辣、酒精及含咖啡因饮料,减少对膀胱黏膜的刺激。
4、活动指导:
术后1周内避免久坐、骑车及提重物,防止腹压增高导致出血。可进行床边缓步行走促进肠蠕动,但需控制单次活动时间在15分钟内。2周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
5、并发症监测:
需警惕发热超过38℃、持续腰痛或下腹坠胀感,可能提示尿路感染或膀胱穿孔。术后1个月需复查膀胱镜,此后每3个月随访1次。长期吸烟者应戒烟,吸烟会显著增加肿瘤复发风险。
术后恢复期应保持每日饮水量在2000-2500毫升,分次少量饮用。可适当食用冬瓜、薏仁等利尿食物,避免菠菜、豆腐等高草酸食物以防结石。3个月内禁止盆浴及游泳,沐浴时建议采用淋浴。建立规律排尿习惯,每2-3小时主动排尿1次,夜间起床排尿1-2次。术后半年内避免长途旅行或高强度工作,保持作息规律有助于免疫功能恢复。
膀胱电切术后20天出现血块堵塞尿道可通过冲洗导尿、药物止血、调整活动、补充水分及就医处理等方式缓解。该情况通常与创面迟发性出血、活动过度、凝血功能异常、尿路感染或电切区域血管暴露等因素有关。
1、冲洗导尿:
生理盐水膀胱冲洗可稀释血块,导尿管引流能解除梗阻。操作需由医护人员执行,避免自行冲洗导致感染或损伤。若血块较大可能需膀胱镜下清除。
2、药物止血:
氨甲环酸可抑制纤溶系统,酚磺乙胺能增强血小板功能,血凝酶通过促进纤维蛋白形成止血。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监测凝血功能变化。
3、调整活动:
术后三周内需避免提重物、久坐或剧烈运动,防止腹压增高诱发创面出血。建议以散步为主,每日步数控制在3000步以内。
4、补充水分:
每日饮水量应达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减少血块形成。可交替饮用温开水、淡竹叶水或冬瓜汤,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5、就医处理:
持续出血或反复血块堵塞需排除电切创面血管瘘、感染性出血等并发症。急诊处理包括膀胱镜电凝止血、持续冲洗或输血支持等干预措施。
术后恢复期建议选择冬瓜、丝瓜等利尿食材,搭配鲫鱼汤促进创面修复。避免辛辣食物及酒精摄入。可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每日3组每组10次,改善排尿控制能力。保持会阴清洁,使用40℃温水坐浴每日2次。若出现发热、鲜红色血尿或排尿剧痛需立即返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