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孕药在排卵期服用仍有一定效果,但避孕成功率会显著降低。避孕效果主要受服药时间、药物成分、个体激素水平、排卵时间误差、药物代谢差异等因素影响。
1、服药时间:
紧急避孕药需在无保护性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越早效果越好。排卵期女性体内黄体生成素水平升高,可能加速卵泡破裂,缩短有效干预窗口期。超过24小时服药时,抑制排卵的效果会明显减弱。
2、药物成分:
左炔诺孕酮类紧急避孕药通过延迟排卵发挥作用,对已发生排卵的避孕效果不足50%。含乌利司他的紧急避孕药可阻断孕激素受体,在排卵后仍能部分干扰受精卵着床。
3、激素水平:
排卵期雌激素峰值可能降低药物生物利用度。部分女性在围排卵期会出现突破性排卵,此时服药仅能通过改变子宫内膜厚度实现避孕,效果较抑制排卵更差。
4、排卵误差:
基础体温法或日历法推算的排卵期存在2-3天误差,实际排卵可能发生在预估时间前后。若服药时卵泡尚未破裂,药物仍可发挥抑制排卵作用。
5、代谢差异:
体重指数超过25可能降低左炔诺孕酮类药物的有效性。同时服用肝酶诱导剂如圣约翰草会加速药物代谢,呕吐或腹泻也会影响药物吸收。
建议排卵期使用避孕套等屏障避孕法作为主要避孕手段。紧急避孕药使用后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需记录下次月经时间。若月经延迟超过1周需进行妊娠检测。日常可监测基础体温辅助判断排卵期,避免短期内重复使用紧急避孕药以免干扰内分泌平衡。出现严重腹痛或异常出血应及时就医排除宫外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