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耳聋可能由噪声性耳聋、突发性耳聋、老年性耳聋、中耳炎、听神经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佩戴助听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避免噪声、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干预。
1、噪声性耳聋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可能导致内耳毛细胞损伤,表现为渐进性听力下降伴耳鸣。患者需脱离噪声环境,必要时佩戴防噪声耳塞。若已出现听力障碍,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长春胺缓释胶囊等药物营养神经。
2、突发性耳聋可能与内耳微循环障碍或病毒感染有关,常表现为72小时内单侧听力骤降。发病后需立即就医,临床常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改善微循环,配合巴曲酶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等药物。治疗窗口期为发病后2周内。
3、老年性耳聋属于年龄相关的听觉系统退行性变,高频听力先受损,逐渐发展为全频段下降。建议定期进行听力检查,早期可选用尼莫地平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改善内耳供血。重度听力损失者需验配数字编程助听器。
4、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可能导致鼓膜穿孔或听骨链损坏,表现为耳痛、耳闷及传导性聋。急性期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感染,慢性病变可考虑鼓室成形术。日常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
5、听神经瘤桥小脑角区肿瘤压迫听神经时,会出现单侧进行性聋伴眩晕。确诊需通过颅脑MRI检查,小型肿瘤可采用伽玛刀治疗,大型肿瘤需行显微镜下切除术。术后可能需配合前庭康复训练。
中年人群出现听力下降应尽早就诊耳鼻喉科,通过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检查明确类型。日常生活中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食物摄入。噪声环境下建议使用降噪耳机,连续戴耳机时间不超过60分钟。定期进行耳保健操促进耳周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