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患者治疗期间家属需注意用药监督、发作防护、心理支持、生活管理和定期复诊五个方面。
1、用药监督:
家属需确保患者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等需长期规律服用才能维持血药浓度稳定。建议使用分药盒并记录服药情况,若出现漏服需在医生指导下补服。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皮疹、嗜睡等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2、发作防护:
患者发作时应立即移开周边危险物品,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记录发作持续时间、表现形式及诱发因素,禁止强行按压肢体或塞入异物。家中需在浴室、床边等区域加装防撞设施,避免患者单独游泳或高空作业。外出时建议佩戴医疗警示手环。
3、心理支持:
癫痫患者易产生病耻感和焦虑抑郁情绪,家属应避免过度保护或歧视态度。通过疾病知识科普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病情,鼓励参与社交活动。建立稳定的家庭支持系统,当患者出现情绪低落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干预。儿童患者需与学校沟通消除校园歧视。
4、生活管理: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限制咖啡、浓茶等兴奋性饮品摄入。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控制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时间,强光刺激可能诱发发作。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5、定期复诊:
按医嘱定期进行脑电图、血药浓度检测和肝肾功能检查。就诊时携带发作记录本,详细反馈近期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变化及药物副作用。若出现发作持续时间延长、连续发作或意识障碍等癫痫持续状态需立即送医。治疗期间避免随意更换医生或自行尝试偏方。
家属应学习癫痫发作急救知识,家中常备急救药物如地西泮鼻喷雾剂。帮助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发作特点、用药史和过敏史。日常注意观察患者认知功能变化,长期服药可能影响记忆力和注意力。保持居家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声光刺激诱发发作。鼓励患者培养绘画、音乐等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必要时加入病友互助团体获取社会支持。治疗期间需保持耐心,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发作。
照顾帕金森病患者需从日常生活协助、用药管理、心理支持、安全防护及康复训练五方面综合干预。
1、生活协助:
帕金森病患者常因肌肉僵硬、动作迟缓导致穿衣进食困难。家属可准备宽松易穿脱的衣物,采用防滑餐具并切割小块食物。如厕时安装扶手,沐浴时使用防滑垫和沐浴椅。每日协助进行关节被动活动,预防肌肉萎缩。
2、用药监督:
需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给药,尤其左旋多巴类药物需饭前1小时服用。建立用药记录表,观察异动症、剂末现象等副作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出现幻觉等严重反应时需立即就医。
3、情绪疏导:
患者易因行动受限产生抑郁焦虑,家属应保持耐心倾听,避免催促。可通过音乐疗法、回忆相册等方式缓解压力,每周安排社交活动。发现持续情绪低落需联系心理医生介入。
4、防跌倒措施:
居家环境需移除地毯、杂物等障碍物,走廊卧室安装夜灯。选择硬底防滑鞋,行走时使用四脚拐杖。冻结步态发作时,可用激光笔引导或口令提示跨越障碍。
5、功能训练:
每日进行面部表情操、发声练习改善面具脸和构音障碍。通过踏步训练、太极拳延缓步态异常。专业康复师指导下的平衡训练可降低跌倒风险,水疗能减轻肌肉强直。
饮食上建议增加杂粮、蔬果摄入预防便秘,蛋白质类食物与左旋多巴间隔2小时食用。鼓励患者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维持肢体功能,定期监测血压变化。注意居家湿度保持在50%-60%减少皮脂分泌,冬季使用加湿器缓解口干。建立规律作息时间表,午休不超过1小时以避免夜间失眠。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感染发热时及时就医防止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