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发作时家属需重点观察发作形式、持续时间、意识状态、肢体动作及发作后表现。主要观察内容包括发作起始部位、有无大小便失禁、瞳孔变化、发作后意识恢复时间及有无外伤。
1、发作形式:
观察抽搐起始部位是单侧肢体还是全身性发作,是否伴随眼球偏斜或头部扭转。局灶性发作可能表现为单侧肢体抽动或感觉异常,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则会出现全身肌肉强直后阵挛。记录发作形式有助于医生判断癫痫类型。
2、持续时间:
准确记录发作开始和结束时间,多数癫痫发作持续1-3分钟。超过5分钟的持续状态需立即就医。使用手机计时功能可避免主观时间误判,长时间发作可能导致脑缺氧损伤。
3、意识状态:
判断患者是否完全丧失意识或存在部分反应。复杂部分性发作时患者可能表现为意识朦胧或自动症,全面性发作通常伴随完全意识丧失。观察能否应答简单指令或对疼痛刺激有反应。
4、伴随症状:
注意有无口吐白沫、舌咬伤、大小便失禁等典型表现。强直期可能出现呼吸暂停导致面色青紫,阵挛期常见节律性肢体抽动。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提示神经系统受累。
5、发作后表现:
记录意识恢复时间及有无头痛、肌肉酸痛等后遗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发作后朦胧状态或 Todd 麻痹,表现为发作侧肢体暂时性无力。发作后24小时内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再发。
癫痫发作期间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移除周围危险物品,避免强行约束肢体或塞入异物。发作结束后协助采取侧卧位,清洁口腔分泌物。建议建立发作观察记录本,详细记载每次发作特征,复诊时携带视频资料更佳。日常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闪光刺激、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按时陪同患者复诊调整用药方案。发作频繁者需在家中配备急救药物,家属应学习基本急救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