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肝硬化患者血糖异常的主要原因是肝脏功能受损,导致糖代谢紊乱。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药物、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肝硬化时,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同时糖原合成和分解能力减弱,易出现血糖波动。部分患者表现为空腹血糖升高,餐后血糖异常,甚至发展为肝源性糖尿病。
1、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但需注意肝功能;阿卡波糖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适合餐后血糖升高者;胰岛素适用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但需密切监测避免低血糖。
2、饮食管理对血糖控制至关重要。选择低血糖指数食物,如全谷物、豆类;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蔬菜、水果;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少食多餐有助于稳定血糖,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
3、生活方式调整不可忽视。适度运动如散步、游泳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但需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戒烟限酒,减少肝脏负担。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原发病治疗是根本。针对肝硬化病因进行治疗,如抗病毒治疗乙肝、戒酒治疗酒精性肝病等。改善肝功能有助于恢复糖代谢平衡。必要时可考虑肝移植,从根本上解决肝脏功能问题。
5、并发症预防需重视。肝硬化患者易发生低血糖,需随身携带糖果;定期检查眼底、肾功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注意皮肤护理,预防感染。多学科协作管理,包括肝病科、内分泌科、营养科等,可提高治疗效果。
肝硬化患者血糖管理需要个体化方案,综合考虑肝功能、血糖水平、并发症等因素。通过药物、饮食、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预后。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关键,同时需注意预防低血糖及其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