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一般能帮助降低血压,是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运动降压的机制主要有改善血管弹性、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促进钠排泄、减轻体重、缓解精神压力。
运动时肌肉收缩会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并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这种血管适应性改变在长期规律运动后更为明显。有氧运动可增强副交感神经活性,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从而减少血管收缩物质的分泌。运动过程中出汗及血流量增加能加速钠离子排出,减轻水钠潴留对血压的影响。持续运动可消耗多余热量,减少内脏脂肪堆积,肥胖者体重下降后血压改善尤为显著。运动还能降低皮质醇水平,缓解焦虑紧张情绪,间接改善因精神因素导致的血压波动。
部分严重高血压患者运动时可能出现血压骤升,特别是未控制的三级高血压或合并心肾功能不全者。高强度无氧运动可能短暂升高收缩压,存在主动脉夹层等血管病变风险者需避免爆发性用力。高血压合并视网膜出血、急性心衰等并发症时,运动可能加重靶器官损害。这类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评估,选择医疗监护下的运动方案。
建议高血压患者选择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运动时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避免晨峰血压时段运动,运动前后监测血压变化,出现头晕胸痛立即停止。配合低盐饮食、规律作息等综合管理,血压控制效果更佳。初次运动或调整运动方案前应咨询心血管专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