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眼轴长度测量、角膜地形图、视力检查和眼压检查等。高度近视可能引发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并发症,定期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干预潜在风险。
1、眼底检查高度近视患者眼球壁变薄,视网膜容易出现变性、裂孔或脱离。通过散瞳眼底检查可观察视网膜周边部是否存在变薄区、萎缩灶或豹纹状改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清晰显示黄斑区结构,筛查黄斑裂孔、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病变。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眼底评估,出现闪光感或视野缺损需立即复查。
2、眼轴长度测量眼轴超过26毫米是高度近视的重要指标,通过A超或光学生物测量仪可精确获取数据。眼轴增长会导致视网膜牵拉,增加后巩膜葡萄肿风险。监测眼轴变化趋势能评估近视进展速度,青少年患者每半年需测量一次,成人每年追踪对比数据。
3、角膜地形图角膜地形图分析角膜曲率与形态,排除圆锥角膜等并发症。高度近视合并角膜异常可能影响屈光手术方案选择。该检查能发现早期角膜扩张,对佩戴角膜接触镜者尤为重要。检查时需配合注视固定光源,全程无接触无创伤。
4、视力检查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评估屈光不正程度。高度近视患者即使配镜矫正后,也可能存在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现象,提示可能存在病理性改变。检查时应覆盖远、近视力,青少年需在睫状肌麻痹状态下验光。
5、眼压检查非接触式眼压计或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内压,筛查青光眼风险。高度近视患者视神经对压力耐受性降低,正常眼压也可能造成视神经损害。建议每次随访时监测眼压,合并视野检查可提高青光眼早期诊断率。
高度近视患者除定期眼科检查外,应避免剧烈运动如跳水、拳击等可能引发视网膜脱离的活动。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有助于延缓近视进展,阅读时保持30厘米以上距离并每20分钟远眺20秒。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叶黄素等营养素,控制高糖食物摄入。出现突然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须立即就医,不可自行揉眼或热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