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和心力衰竭。这些症状按严重程度从早期表现到终末期发展排列。
1、心悸:
早期患者常自觉心跳加快或不规则,尤其在平卧或左侧卧位时明显。这与心脏代偿性收缩增强有关,听诊可闻及舒张期杂音。轻度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运动后心悸,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加重。
2、呼吸困难:
疾病进展期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最初仅在剧烈活动时发生。随着左心室功能恶化,逐渐发展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提示肺静脉压升高。听诊肺部可闻及湿啰音。
3、心绞痛:
约20%患者会出现典型心绞痛,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这是由于舒张期主动脉血液反流导致冠状动脉灌注不足所致。疼痛可放射至左肩、背部或下颌,持续时间数分钟至十余分钟。
4、晕厥:
严重主动脉瓣反流可导致脑供血不足,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短暂意识丧失。多发生在快速体位改变或剧烈运动时,与心输出量骤降有关。部分患者晕厥前会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等先兆症状。
5、心力衰竭:
终末期表现为典型左心衰竭症状,包括持续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肝淤血等。查体可见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此时患者活动耐量显著下降,甚至静息状态下也会出现症状。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应注意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体位改变;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监测体重变化,如短期内增加2公斤以上应及时就医;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但需避免竞技性运动。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病情进展,出现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时需立即就诊。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心悸、晕厥及猝死。
1、劳力性呼吸困难:
患者常在体力活动时出现气促,严重者静息状态下也会感到呼吸不畅。这是由于心肌肥厚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受限,肺静脉压力升高引发肺淤血。症状轻者可尝试减少剧烈运动,重者需药物改善心功能。
2、胸痛:
约三分之二患者会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多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心肌过度肥厚造成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同时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供需失衡。硝酸酯类药物可能缓解症状,但需警惕加重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3、心悸:
患者常自觉心跳沉重或不规则,与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心肌结构异常易引发电信号传导紊乱,可能检测到室性早搏或阵发性室速。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兴奋性,减少心律失常发作。
4、晕厥:
约15%-25%患者发生短暂意识丧失,多由运动诱发。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导致心输出量骤减,或严重心律失常引发脑灌注不足。出现晕厥症状提示疾病进展,需评估是否需植入除颤器。
5、猝死:
青少年患者可能以猝死为首发表现,年发生率约1%。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主要机制,尤其见于有家族史或心肌显著肥厚者。建议高危患者避免竞技性运动,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治疗。
日常需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避免突然剧烈活动;饮食宜低盐并控制体重,限制咖啡因摄入;定期监测血压和心律,记录症状变化;保持情绪稳定,寒冷天气注意保暖;遵医嘱规范用药,禁止擅自调整剂量。出现新发胸闷、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晕厥加重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