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位于眼球壁最内层,是眼球后部对光敏感的神经组织层。
1、眼球壁结构眼球壁由外向内分为三层,最外层为角膜和巩膜构成的纤维膜,中层为富含血管的葡萄膜,最内层即视网膜。视网膜前起锯齿缘,后至视神经盘,覆盖眼球后部约四分之三区域。视网膜与脉络膜紧密贴附,但两者之间存在潜在间隙,病理状态下可能发生视网膜脱离。
2、解剖位置视网膜在眼内的具体位置为玻璃体后方,前接睫状体平坦部,后连视神经。其最前端距角膜顶点约24毫米,最后端与视神经乳头相连。黄斑区位于视网膜后极部,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仅0.1毫米,是视觉最敏锐区域。
3、组织分层视网膜从外向内可分为10层结构,包括色素上皮层、视锥视杆细胞层、外界膜、外核层、外丛状层、内核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和内界膜。这些分层结构共同完成光信号接收、传导和初步处理功能。
4、血管分布视网膜中央动脉从视神经乳头进入眼内后分为上下两支,再分支形成视网膜血管网。视网膜内五层由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供血,外五层则依赖脉络膜毛细血管供氧。这种双重血供特点使视网膜对缺血异常敏感。
5、功能定位视网膜不同区域具有明确功能分工,后极部负责中心视力,周边部负责周边视野。视神经乳头因无视细胞分布形成生理盲点。视网膜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后,通过视神经传至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建议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特别是存在高度近视或糖尿病的人群。日常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强光照射,保证富含维生素A、叶黄素等视网膜必需营养素的均衡饮食。出现闪光感、视野缺损等视网膜病变征兆时须立即就医,视网膜损伤多数不可逆,早期干预对保护视功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