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通常发生在鼻腔或鼻窦黏膜上,常见部位有中鼻道、筛窦、上颌窦等。鼻息肉是黏膜长期炎症刺激导致的良性增生,可能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因素有关。
1、中鼻道中鼻道是鼻息肉最常发生的部位,此处黏膜较薄且易受炎症刺激。长期慢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患者,中鼻道黏膜可能出现水肿并逐渐形成息肉样组织。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鼻塞或嗅觉减退,随着息肉增大可能阻塞鼻窦开口。
2、筛窦筛窦位于鼻腔上部,其黏膜炎症容易引发息肉样变。筛窦息肉常伴随头痛、面部压迫感,严重时可影响眼眶。这类息肉多与真菌过敏或阿司匹林不耐受相关,需通过鼻内镜明确范围。
3、上颌窦上颌窦息肉多继发于慢性鼻窦炎,息肉可能通过自然开口突入鼻腔。患者常见症状为脓性鼻涕和面部胀痛,儿童患者需排除囊性纤维化等遗传性疾病。CT检查可清晰显示息肉与窦腔的关系。
4、蝶窦蝶窦位置深在,此处息肉较少见但可能压迫视神经。患者可能出现视力变化或顽固性头痛,需通过影像学与肿瘤鉴别。蝶窦息肉手术风险较高,通常需要神经导航辅助。
5、全组鼻窦部分严重病例可累及全组鼻窦,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这类患者往往伴有哮喘和阿司匹林过敏三联征,息肉复发率高,需要综合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
鼻息肉患者应注意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室内湿度维持在适宜水平有助于减轻黏膜刺激。饮食上减少辛辣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合并哮喘或过敏体质者需规范治疗基础疾病,定期复查鼻内镜评估病情变化。术后患者应按医嘱进行鼻腔冲洗,避免用力擤鼻。出现持续鼻塞、嗅觉丧失或头痛加重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