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相关皮肤表现可能包括红色斑丘疹、脂溢性皮炎样皮疹、疱疹或紫癜等,典型特征为广泛分布、反复发作且治疗反应差。皮肤病变通常与免疫缺陷程度相关,常见于感染中晚期。
1、斑丘疹:早期可能出现非特异性红色斑疹或丘疹,直径2-5毫米,多分布于躯干和上肢,常伴轻度瘙痒,可能与急性HIV感染期病毒血症或药物过敏反应有关。
2、脂溢性皮炎:表现为油腻性红斑伴黄色鳞屑,好发于面部T区、头皮及胸背部,发病率可达30%-80%,与马拉色菌过度增殖及CD4+T细胞减少相关。
3、疱疹性皮疹:包括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的水疱样皮损,呈簇状分布,易破溃结痂,提示CD4+细胞计数低于200/μL,复发率较健康人群显著增高。
4、紫癜样改变:晚期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表现为针尖至粟粒大小出血点,压之不褪色,多发生于下肢,反映骨髓造血功能受损或血管内皮损伤。
出现不明原因皮疹应尽早就医检测HIV抗体,确诊患者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日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