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下方出现疼痛性肿块可能由淋巴结炎、皮脂腺囊肿感染、腮腺炎、外伤血肿或肿瘤性病变引起。
1、淋巴结炎:耳周淋巴结因细菌或病毒感染发炎时,会形成触痛明显的肿块,可能伴随发热。需针对原发感染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局部热敷可缓解症状。
2、皮脂腺囊肿感染:毛囊堵塞形成的囊肿继发感染时,表现为红肿热痛的硬结。轻度感染可外用抗菌药膏,化脓需切开引流,术后保持创面清洁。
3、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腮腺肿胀,常伴咀嚼疼痛。病毒性需隔离休息,细菌性需抗生素治疗,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
4、外伤血肿:耳部撞击后软组织内出血形成包块,早期冷敷减少出血,48小时后热敷促进吸收,血肿较大需穿刺抽吸。
5、肿瘤性病变:腮腺混合瘤或淋巴瘤等可能表现为无痛性肿块逐渐增大,需超声或活检明确性质,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恶性肿瘤需综合治疗。
日常应注意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刺激肿块。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增强免疫力。肿块持续增大、疼痛加剧或伴随高热时,应及时就医排查严重感染或肿瘤可能。腮腺炎流行期间减少公共场所暴露,接种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耳周肿块恢复期避免辛辣食物及酒精刺激,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炎症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