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患者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占比约为5-7%,年龄越大患病概率越高,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能超过20%。老年痴呆症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等类型,其发病率与遗传因素、基础疾病、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
老年痴呆症在60-69岁人群中患病率相对较低,约为2-3%。这一阶段以轻度认知障碍为主,主要表现为近期记忆减退、执行功能下降等症状。70-79岁人群患病率明显上升,达到5-8%,此时可能出现明显的记忆力障碍、定向力下降、性格改变等典型症状。80岁以上高龄老人患病率显著增高,部分社区调查显示可能达到15-25%,患者往往需要全天照护,可能出现失语、失用、精神行为异常等严重症状。不同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城市老年人群患病率略高于农村,这可能与诊断率差异、环境因素等有关。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痴呆症患者数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建议家属关注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变化,定期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脑力活动、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有助于延缓认知功能衰退。发现记忆力明显下降、性格改变等症状时应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早期诊断和干预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照护者需学习专业的护理知识,为患者创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