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可通过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勤洗手、不共用个人物品、消毒环境及避免揉眼等方式预防传染。红眼病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具有较强传染性。
1、避免接触分泌物红眼病患者眼部分泌物含有大量病原体,直接接触可能造成传播。与患者交谈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接触其使用过的纸巾、毛巾等物品。若需照料患者,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处理污染物后立即用流动水洗手。患者用过的棉签、眼药水瓶等医疗废弃物需密封丢弃。
2、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特别在接触公共物品后。无洗手条件时可使用含60%以上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注意清洁指缝、甲缘等易残留部位,洗手后不用未消毒的毛巾擦拭。家长需帮助儿童规范洗手步骤,确保手心、手背、手腕全面清洁。
3、不共用个人物品患者使用的枕头套、眼镜、化妆品等可能残留病原体。家庭成员应单独使用脸盆、毛巾等卫浴用品,患者物品需用60℃以上热水浸泡消毒。隐形眼镜佩戴者发病期间应停戴,护理液不可多人共用。幼儿园需将患儿毛巾、玩具单独存放并消毒。
4、消毒环境门把手、桌面等高频接触表面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患者居住房间保持通风,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每次30分钟。学校教室发生病例后,需对课桌椅、文具等物品进行终末消毒。医疗机构诊室应执行一患一消毒制度,使用过的裂隙灯等设备严格消毒。
5、避免揉眼揉眼易将手上病原体带入结膜囊。佩戴框架眼镜可减少无意触碰眼睛的概率。出现眼痒时可用人工泪液冲洗,或冷敷缓解不适。儿童患者睡觉时可佩戴棉质手套,家长需监督其不要揉搓双眼。游泳时佩戴密封泳镜,避免池水刺激眼部。
红眼病流行期间应减少去泳池、浴室等公共场所,外出可佩戴防护眼镜。患者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学生复课需持医院证明。家庭常备独立包装人工泪液和抗菌湿巾,接触可疑污染物后及时清洁。若出现眼红、畏光等症状,避免自行购买眼药水,需到眼科进行专业诊疗。保持充足睡眠和维生素A摄入有助于增强眼部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