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长期受损导致的慢性炎症,主要与遗传、环境、生理、病理等因素有关。治疗上需结合病因,采取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改善等措施。
1、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胃黏膜防御功能下降,增加患病风险。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2、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刺激性物质如酒精、烟草、高盐饮食等,会损伤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诱因之一,需通过抗生素治疗根除感染。避免食用过烫、过冷或辛辣食物,减少胃黏膜刺激。
3、生理因素
年龄增长、胃酸分泌减少、胃黏膜修复能力下降等生理变化,可能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需注意饮食清淡,补充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瘦肉、鱼类和绿叶蔬菜。
4、病理因素
长期未治愈的浅表性胃炎可能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反复受损,导致腺体萎缩和肠化生。治疗上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和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缓解症状。
5、外伤或手术
胃部手术或外伤可能影响胃黏膜功能,增加患病风险。术后患者需遵循医生建议,定期复查,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6、饮食与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上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蒸煮蔬菜和低脂蛋白质。避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减轻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需结合病因,从药物、饮食和生活方式多方面入手。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控制疾病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