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严重时可能增加痴呆症的风险,但两者属于不同疾病。精神分裂症是精神障碍,痴呆症是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长期未控制的精神分裂症可能因认知功能损害而出现类似痴呆的表现。
精神分裂症患者若长期未接受规范治疗,可能出现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包括记忆力减退、执行功能障碍等。这种认知损害与疾病本身导致的脑结构改变、神经递质紊乱有关,也可能与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相关。部分患者随着病程延长,会出现社会功能退化、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等表现,这些症状与痴呆症有相似之处,但病理机制不同。
真正的痴呆症如阿尔茨海默病,具有特征性病理改变如β淀粉样蛋白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而精神分裂症相关的认知损害通常不伴随这些典型病理变化。临床观察发现,约15-20%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最终可能发展为痴呆,这一概率高于普通人群,但多数患者不会直接转化为典型痴呆症。
建议精神分裂症患者坚持规范治疗,定期评估认知功能。可通过认知训练、社交活动、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等方式延缓认知衰退。若出现明显记忆力下降、定向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减少痴呆症发生的风险。